看了古人的沙发,真想回家就把自家的沙发给撤掉!
去年的一部电视剧《知否》让人们重新审视了中式家具的美,坐具、卧具、架几桌案等重现了堪称经典的中式家居生活,着实让人为之着迷。
其中有这样一款家具,堪称现代沙发的前身,可坐客卧,对外可待客,对内可小憩,在正式与休闲之间,在端庄与随性之间,随意切换,游刃有余,它就是罗汉床。
我们知道,汉朝以前中国人的起居方式是席地而坐,故生活中心必然围绕睡卧之地,待客均在主人睡卧周围。久而久之,形成了国人待客的等级观。清朝以前,甚至民国初年,国人待客的最高级别一直在床上或炕上。榻和罗汉床的主要功用反而不是睡卧,而是待客。
韩熙载夜宴图
宋·十八学士图
自唐至五代《韩熙载夜宴图》以来,通览历朝历代的绘画作品,频频可以看罗汉床的出现,作为居家、待客、休闲的大型家具。
乾隆燕寝怡情图册之一
客厅里放一张,书斋里放一张,院子里还可以放一张,
可夜半客来对坐罗汉床上,手谈一局,闲敲棋子落灯花;
可在宁静的午后半躺在罗汉床上,懒懒的翻翻闲书,看看外面风景,然后不知不觉地睡个午觉;
还可以学学乾隆皇帝,闲暇的时候,玩玩cosplay,坐在罗汉床上叫人给自己来个素描。
宋·维摩图
一张罗汉床,承载着多少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啊。
罗汉床的起源
罗汉床虽然好用,但说起起源好像并无实据考究,也没有什么格外令人信服的解释。
也许是有人为了方便,就让木匠在原来汉榻的基础上做了一点改动,然后发现还挺好用的,再然后就一传十,十传百,悄无声息地就流行开来。又因为这改动也没多少,也没人觉得是一种新家具。
后来呀,有人觉得这罗汉床外形敦厚,床腿向外的曲线,有比较大的弧度,很像寺庙里的大肚罗汉,就叫它“罗汉床”;
还有一种说法,因为罗汉床形体宽大,寺庙里的大和尚们白天在上面打坐,晚上就在上面睡觉,久而久之就成为了和尚必备家具。
一般来说,只有有身份的大和尚才可以单独睡床,大和尚又被敬称为“罗汉”,所以它也就被叫做“罗汉床”了;
另外也有人推测,这罗汉床也许是和明人所谓的弥勒榻有关反正众说纷纭,无从考究了。
可能越是普遍的东西,就越习以为常,顺应需要而生的,并没有那么多为什么。
古人的罗汉床
罗汉床是三面有围子的榻,一般来说围子越矮,它所处的年底就越古老。到了明清,围边就做的比较高了,而且更加偏向于华丽,强调装饰。
比如一开始有三屏风式罗汉床,到后来逐渐有五屏风式、七屏风式,甚至九屏风式,越来越离谱。
而且原本的木制的罗汉床,也逐渐加入了其他的装饰材料,以彰显华丽和富贵。除了各式名贵的木材和繁复的雕花之外,有些还镶嵌了螺钿珠宝,珊瑚玉石,甚至将大理石打破成相应的大小,分别嵌入罗汉床的围子上,并称为一种风潮。
无束腰异型腿
清 紫檀木镶云石七屏风罗汉床
罗汉腿束腰款
清 紫檀木三屏风攒接围子嵌云石罗汉床另外罗汉床还有束腰款和无束腰款,弯腿和直腿之分,不同款式,给人的感觉截然不同,有些是清秀典雅,有些则含蓄有力
新中式罗汉床
罗汉床其实就是新中式家具的一个极具典型的例子。
它抛开了罗汉床繁琐的设计,去掉雕花,去掉装饰,仅保留了它最基础的形制,将现代家具的简约和实用融入其中,质朴中透着端庄和稳重,成为新时代人们的心头之好。
经常有人说刻板地理解中式,总说中式就是老古董,说古时候的家具并不符合现代人的日常需求,说中式家居好看不好用,等等。说这话的人,大概没有确实地仔细考察过新中式家具,毕竟如果真的要按照原汁原味的古代家具来装修一个家,那你家还得有矿才行。
由罗汉床为基础设计的新中式罗汉床沙发,依旧保留了它的待客之用,同时保留的还有它的儒雅和大气。待客之时,可以体现主人别具一格的格调和审美,使居室内更显东方人的那种风范。
这种感觉,只有中国人懂,只可意味,不可言传。
罗汉床的长度多在2米左右,宽度在0.75米左右,体量上不会太小,有大家风范,加上垫子之后又比较符合人体工程学,坐卧都比较舒坦。
另外还可在中间加设小炕桌,使用非常灵活。
作为新中式沙发的灵感缪斯,罗汉床的形制被现代设计师仿佛发掘借鉴,各式各样既有古典韵味,又符合现代日常居家的中式沙发,层出不穷。静雅俊秀的,稳重大气的,低调华丽的,古朴淡雅的,总有一款是你的菜。
在许多中式风格的家庭中,罗汉床摆放位置灵活,身兼多种功能。比如放于书房,主人伏案劳顿之余,可以靠卧小憩,或者盘腿静心,如罗汉打坐一般。